我國在食品輻照滅菌、醫療用品的輻射消毒等輻照加工領域已經形成產業化規模。糧食輻照也處于初步的產業化,中國的輻照加工產業正在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國在電子加速器技術設備及輻射加工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在廣州已新建成了一座由兩臺電子加速器組成的年處理能力達到300萬噸以上的大型糧食輻照處理設施。但我國在輻射加工領域,輻照新裝置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仍面臨著一些問題。
1、我國電子加速器的數量規模低于世界水平,而單位功率高于世界水平
據報道,不包括中國在內,2008年全世界用于輻射加工的正在運行的鈷源輻照裝置為182座,實際裝源量約為2.6億居里,用于輻射加工的工業加速器為1000座,總功率超過2萬千瓦。據2009統計,中國有30萬居里以上的鈷源裝置140座,實際裝源量為4.5千萬居里,工業輻照用加速器140座,總功率6000千瓦。
由此可見,我國輻照裝置的現狀與世界的發展趨勢相比有一定的差異。從數量上看我國鈷源裝置總量是世界其他國家總量的77%,而加速器的數量只是世界其他國家總量的14%。從兩種裝置數量的比例看(鈷源∶加速器),我國的比例為1∶1,世界的比例為1∶5.49。
從輻照裝置的強度上看,鈷源裝置平均源強:國外為143萬居里/座,我國平均為32萬居里/座;加速器平均功率:國外為20千瓦/座,我國平均為42千瓦/座。
從加速器的技術水平和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情況看,我國至少應該算中上等;中國的加速器與鈷源輻照裝置相比,鈷源裝置的數量發展過多,顯得加速器相對規模較小。主要是食品輻照起步晚,按我國現有食品輻照的規模,可以說是加速器相對滯后,加速器輻照食品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很大。加速器的應用是世界輻照加工產業的發展趨勢。
2、我國電子加速器在食品輻照加工中的軟硬件發展不協調
目前,我國高能加速器盡管在設備上有了突破,為其在食品輻照領域中的應用提供了硬件支撐,但一是由于過去設備技術的限制;二是由此而導致的產業化經濟可行性不高;三是電子加速器的價格相對昂貴;四是國家科研支持重點不在此等因素影響,造成了我國電子加速器在食品輻照的基礎研究、工藝標準、劑量檢測等方面都沒有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
針對以上現狀,筆者認為高能加速器在食品輻照中的應用還有待加快發展,實現高能加速器設備與應用研究的軟硬件同步協調發展,是發展推進高能電子加速器在食品輻照領域中應用發展的當務之急。
我國高能加速器在輻照加工中的應用研發目前面臨的問題既是困難也是機遇。隨著國產新型高能加速器的產生,也給從事食品輻照加工的專業人員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和研發平臺、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和任務,如:在高能加速器食品輻照的工藝標準的制定,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輻照劑量的準確檢測等方面都可開展大量的研究工作。國家也有望在“十二.五”期間給予重點支持。
另外在國內目前情況下,鈷60γ射線、電子束兩種輻射技術在食品輻照加工中各有特點和局限,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實現高能電子加速器與成熟的鈷60γ射線輻照技術共存,相互取長補短,仍是輻照加工產業發展的理想狀態。但是高能加速器的廣泛應用是今后發展的趨勢。
我們應關注新型高能電子加速器技術的發展信息,及時調整研究方向。IBA公司已經研制成功了集成7MeV的X射線輸出和10MeV的電子束輸出的加速器設備,在經濟可行性上與鈷60γ射線相當。在安全性上,目前CAC的標準仍規定X射線能量必須在5MeV及5MeV以下是安全的,但美國已在全球率先批準了7.5MeV的X射線用于加工也是安全的,這一發展趨勢值得我們輻照加工企業及從事食品輻照的專業人員高度重視。